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

B站也有竖屏短视频区,我有事没事也会翻着看,很多有趣的视频我看了也乐滋滋的。

我发现我很喜欢看切片然后去找原片。高中的时候有同学讲过某某作家写的文章的情节,我很感兴趣但是没有找到原文品读,我在B站看到UP主九筒剪辑的《三体》视频后,被简短十几分钟的情节吸引,于是我在临近高考前一个月买了一套三体并且读完了,当我看《我的三体-章北海传》时,听到“前进四”一词会热泪盈眶。

同样的,贴吧推送我《奇门遁甲》的切片,我认为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最让我被术数震撼到的影视作品,在那个年代CG技术上不太成熟,靠着演员武打还有亦真亦假的特技、特效展现了术的世界。B站给我推送了《天道》的切片,它是根据作家豆豆写的《遥远的救世主》改变的电视剧,切片的剧情是芮小凡想到自己很久没有关照过丁元英,找了几个音响发烧友还有文人朋友组成酒局,请丁元英吃饭。酒局上丁元英不胜酒力,众人欲想吟诗作对,作不出就罚酒,有意刁难丁元英,随后丁将每一个人的酒都倒在自己杯里一饮而尽,赋诗一首,震惊了在场所有人,下是那首诗:

《自 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之乾坤错。

可能是王志文的台词功底了得,或者是我比较欣赏他的声音,这个片段吸引了我,起初的想法是也许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强人落魄然后重回巅峰得网文情节,不得不说,很感兴趣,于是买了实体书。

书本情节发生在1995年,电视剧由于某些原因将时间线设置为2005年。丁元英解散了在德国建立的私募基金,被合作伙伴冻结资金后回到了国内,他的助手肖亚文托好友芮小丹在北京寻得一个清净地,小说开头借肖亚文之口,设置了悬念,她对芮小丹说,丁元英可以是魔可以是鬼但不能是人。我很好奇怎么样的人能称得上“不是人”。

丁元英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卑感的人,书中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想电视剧起名为《天道》的原因,与命运有关,这将会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故事。

后来我同学来串门时,看到我再看这本书,那个时候我还没翻看几页,他说,这是一个扶贫的故事。我心想,这样的人跟扶贫是怎么搭上关系的?丁元英在醉酒时吐露了这种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即如果我们的文化符合规律,那就不用转变观念,让外国人接轨我们就行了。到今天我们应该坚持四个自信,其中包括文化自信,在上党课时老师反复提及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我的朋友在毕业答辩时由于引用暴雪为例子被老师批评为“文化不自信”,我思考,我对中国的文化很自信,我自信的文化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什么。丁元英在书中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庭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本小说名为《遥远的救世主》,看到这里我吸了一口凉气,可能事情会发展得很艰辛,因为我认同很多人都存在“靠老天不靠自己”的思维,也包括身边的人。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某次党日活动,内容是“身边的第一书记”,我们小组以班长为代表,采访了当地贫困镇的第一书记,我对第一书记说的话印象很深,他说人们很穷,尽管国家大力扶贫,精准扶贫,但是穷的根源没有变,那就是懒。镇上的懒汉很多,最喜欢做的就是“忙里偷闲”,但是他们并不忙,没太阳的时候干点活,出太阳的时候就找阴凉地休息。致富全靠别人帮,也只等着别人给,怎么会不穷呢?我又想到最近我喜欢的漫画每一章节从0.48元涨到0.79元,读者们在贴吧展开讨论,有人提到了“升米恩,斗米仇”,即帮助某些穷人时,给升米穷人感恩戴德,如果给斗米穷人则想既然能给斗米为何不给更多,既然给了为什么要变少,慢慢的会认为别人的援助是理所应当,有人概括来是“救急不救穷”,对于涨价我不做评价,但对于这个典故我认为十分有道理。上两个了解到的例子,都在说明把命运交给别人,全凭别人的施舍来改变自己的境遇是虚无缥缈的,我们应该要摆脱这种心理,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

丁元英概括天道“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天道。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 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 的文化”。芮小丹在丁元英家中被丁的私人特制的音响深深吸引,随后发生了包括上文提到的酒局事件等事情,芮小丹将肖亚文的告诫抛却脑后,深深地爱上了丁元英。之后芮小丹让丁元英做一件,让她知道他们俩相爱过的事情,让丁元英给她一个神话,这个神话也是本书核心情节–扶贫。

王庙村,一个贫困村,丁元英说穷是文化属性的必然产物,芮小丹想丁元英制造一个神话,改变王庙村贫困的局面,丁说“神话的实质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随后丁元英要用他的智慧,让王庙村通过制造音箱,贩卖音箱等产品改变贫困的局面。《遥远的救世主》的名字,仿佛无时无刻暗示我,这个神话可能充斥着艰辛和杀气。而书中村民在听取丁的方案后,欢呼喊出“丁哥一来,王庙村的前途就有救了!”丁元英回答“有了这种想法,就已经没救了“。村民将丁元英视为救世主,此时将一切寄托在丁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村民骨子里刻着的正是前文说的”皇恩浩荡“,只有当王庙村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机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在现实中我们也应该一样,不要都依靠别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

——-分割线——-

(上一部分是看到丁元英到五台山,现在是看完了)

看完全文,我整一个人麻了,我挺见不得女性被写死的。

芮小丹死了,死在了抓捕要犯的现场,死在了自己的枪下,更是死在了对丁元英的爱。她牺牲了,自杀,没有被授予荣誉,什么都没有。她跟丁元英最后一次通话,是诀别。芮小丹是一位令我敬佩的女性,她活得很自由,爱得很自由,连丁元英都认为自己不如她自在。他们相爱,那颗哑弹让芮小丹后怕,后怕见不到他,那枚炸弹让芮小丹害怕,害怕自己不再美丽,最后那颗子弹,她笑着了结了自己的生命。那一次通话,丁元英对芮小丹肃然起敬,那一次通话,丁元英沉默地悲痛的听着芮小丹的告别,没有下一次通话了,敲门的是小丹的同事。

她爱丁元英,一套音响和一沓唱片,让芮小丹深深被丁元英吸引,她索要一个神话。他爱芮小丹,为了姑娘的期待,他低头赔罪,听了小丹大难不死后的哭诉,他打开了心扉,他要给芮小丹一个神话。他对她说,国家机器不缺少一个迟早要被替代的女刑警,这句话是他对爱人的担心。几次面对生死存亡,小丹只会怕自己死后见不到丁元英,此外再无其他,因为她是警察。

这本书,希望我们不要一切都想着“靠”,没有皇恩浩荡,我们只能靠自己。一场官司,是全书的高潮,棋手的较量,是文化属性之间的较量。格律诗赢了乐圣,靠的也仅仅是客观规律,丁元英给芮小丹的神话 ,本质也是客观规律,王庙村的救世主,是他们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